全易健康医疗网Rss 2.0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體中文|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中心 > 心理健康——心理,心灵,变态,测试,星座 > 文章正文站内搜索:
认知观点和传播研究
来源:不详2009-7-10收藏投稿
 

“作为一种体系的认知心理学并不仅仅指本世纪60年代后产生的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而是包括以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各种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含了下述理论和流派:格式塔学派……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叶浩生等,1998,

p.419)

与行为主义比较,从研究对象来看,“认知心理学抛弃了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观念:只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认为心理学不仅应该而且可能用客观方法来研究内部的心理过程。”(彭聃龄等,1990,p.11)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客观化原则,尽可能地使心理过程的探讨保持操作性,以期体现出客观性。”(叶浩生等,1998,p.500)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认知心理学要根据被试的外部行为提出各种关于在被试的头脑内部所发生的情况的理论,因而是一种高度推论性的任务。正如J·R·安德森所指出的:“只是因为内省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并不就意味着人们不可以发展一种内部结构和内部过程的理论。它只意味着需要其他的方法论。在物理学方面,发展出了一种原子结构的理论,虽然那种结构并不能直接观察到,而只能推想到。”(1980,pp.11~21)叶浩生等人也指出:“早期的意识心理学虽以意识和各种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但那时由于缺乏客观的研究方法,因而陷入内省主义的范畴。行为主义之所以抛弃了意识和心理的研究,多半是因为缺乏可靠的科学研究方法。”(1998,p.518)

对信息加工心理学而言,对内部过程的推论,采用信息加工的方法来研究。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求信息、接收信息、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强调认知中的结构优势效应,即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影响;人的心理不只是在认知系统中的信息加工,而是在人格结构中的信息加工等等。(叶浩生等,1998,pp.504~505)

以上是我们讨论认知心理学对传播研究影响的基本背景。

(一)认知观点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概述

本研究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认知观点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一是认知观点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二是有哪些心理学理论流派对传播研究影响较大,及这些影响是如何表现的。

1.认知观点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

有观点认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议程设定研究、使用和满足研究、知识沟理论、培养论等,是在认知观念影响下的研究的开始。同时也谈到,这些研究所涉及的观点,在更早期的年代已有人讨论过,只不过在行为主义盛行的情况下,这些观点没有引起注意而得到充分的研究。(Beniger&Gusek,1995,p.217)

本节将在下面的第㈡部分讨论这个问题。

2.有哪些心理学理论流派对传播研究影响较大?

从文献来看,在前述认知心理学的四个理论流派中,对传播研究形成一定影响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流派主要是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影响和在他的影响下所创立的认知一致性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对受众处理媒介信息过程的研究、社会认知研究、对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等。以下重点介绍勒温团体动力学的影响、认知一致性理论的影响、态度研究在认知观点影响下的变化、认知观点对调查研究方法的影响、媒介信息处理研究等。在这五个主题中,从前四个主题中可以看出认知观点对传播研究影响的发展过程,从第五个主题中,通过举例,则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以什么方式影响传播研究。

(二)回避有限效果模式的努力

在早期的传播研究中,效果主要限于外显的行为变化,对此,“麦、马二氏指出,早期对于有限效果的结论源于当时的研究方法以及当时研究的目的,都是注重在于行为的改变。早期的大众传播学者……主要探讨四点:1.媒介激发阅听人对议题的知晓;2.媒介提供许多咨询给阅听人;3.这些咨询是传播者有意形成或改变阅听人的态度;4.态度的改变会接着引起行为上的改变”。(罗瑞、德弗勒,1988,pp.360~362)

在这些研究中,受众作为中介变量,主要考察由受众认识结构、亚文化类型和社会关系上的个人差异所导致的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注意、认识、回忆和行动的研究。与魔弹论相比,虽然这些研究考虑了受众的个人差异,但研究的重点不是要探讨受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的内部处理过程,而是把人的差异作为影响因素(干涉变量),研究的目的仍是要考察受众外在的行为的变化。如德弗勒所说:“大多数早期媒介研究都试图用这些个人属性来解释受到某部影片,某种报刊讯息或某个电台节目刺激的人们所做出的即刻反应。”(德弗勒,1989,p.229)

70年代早期以后,出现了想要避开这种研究模式的努力。这些研究包括:议程设定研究、沉默的螺旋研究、培养论研究、使用和满足研究、知识沟研究等。有学者认为,这些研究是认知革命影响下所形成的传播研究的新模式,这些研究和以往有限效果模式相比,包括三方面的转变:①因变量从态度到认知;②自变量从说服性传播到较少指向性的一般传播过程;③从关注简单的变化(如从支持某个政党转向支持另一政党)到认知结构和意义的建构。另外,还包括对媒介信息处理过程的关注。(Beniger&Gusek,1995,p.217)

以议程设定的研究为例,与以往有限效果模式的研究相比主要的特征是:把认知而不是态度作为媒介效果;把一般性的传播而不是说服性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又如使用和满足理论,把受众看做是在个人需要驱使下的主动的媒介信息处理者,而大众媒介则变为信息的提供者;又如知识沟理论,强调受众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对进一步寻求信息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与行为主义影响下的有限效果模式相比的共同特征是,都不再把说服和政治态度的转变作为研究对象,而是集中于更复杂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个人认知过程和文化、意识形态、信仰等社会过程。(Beniger&Gusek,1995,p.234)

从大众传播研究的角度看,这些研究思路的价值在于,大众传播研究不再受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范畴,而开始以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为研究重点。(罗瑞、德弗勒,1988)从认知观点来看,以议程设定研究为例,该研究并未涉及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认识过程的研究,而主要考察的是自变量(大众媒介强调的议题)和因变量(受众所重视的议题)的相关关系。

事实上,在这种明显的转变出现之前,传播研究中并非没有在现在看来是认知观点的思考,只不过在行为主义盛行的年代,这些思考被掩盖了,没有成为传播研究的主流。例如李普曼在他著名的《舆论学》一书中谈到:“对于所有听众来说,完全相同的报道听起来也不会是同样的。由于没有完全相同的经验,每一个人的领会就略有不同,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并且掺入他自己的感情。”观众在接收报道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特性加在报道上,会按自己的模式在设想报道的内容。观众加给报道的特性会因性别、年龄、种族、宗教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各异,而且个人的才能、职业、情绪和紧张状况等等,都会影响对报道的接收。(李普曼,1922,pp.134~135)李普曼的上述观点,与当时流行的魔弹信念不同,强调了受众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影响。

(三)认知一致性理论的影响

认知研究在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实验心理学中,如前所述,行为主义占主流地位,在摈弃内省的同时,也忽略了认知的研究。“与实验心理学相反,社会心理学一直依赖于认知的概念,甚至当大多数心理学是行为主义的时候也是如此。”(菲斯克,S.T.&泰勒,S.E.,1984,p.8)社会认知心理学反对把人看成是“情绪机体”或是一个无思想的自动机,而是看成“思维机体”。对社会心理学家来说,“个体在主观上如何塑造他或她在其中行动的框架是他们注意的焦点。而这种倾向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特别是勒温的影响。”(叶浩生等,1998,p.465)

在勒温的影响下,海德、费斯廷格创立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理论。分别在60年代和70年代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主导领域。其中被传播学研究广为引用的,主要是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和费斯廷格的认知一致性理论。这些理论主要观点是认知的不一致能产生动机,从而导致态度的改变或行为的发生。这些理论第一次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动机,改变了已有的认识即只有生理状态能够产生行为的驱力。海德理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价值是:“突破了传统格式塔心理学家只从主体与客体关系上考察个人认知的局限,把人际关系引入认知研究的领域,以极其简便的模式从主体及客体与他人的多种关系上来研究认知,开创了五六十年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途径。”费斯廷格的理论所“提出的态度改变的概念,把态度问题纳入动态的、整体的实验研究的轨道,一改以往主要是对态度内容和态度结构的静态分析和测量的方法。”(叶浩生等,1998,p.466)

从海德、费斯廷格的理论到纽科姆ABX模式、麦克劳德与查菲的互向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传播研究概念模式:

纽科姆1953年提出的ABX模式是对1946年海德的理论的扩充(麦圭尔等,1981,p.31)。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可用POX模型来表现)关注的是对人的知觉,研究人们如何知觉行为的原因一致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反应(叶浩生等,1998,p.466)。“海德主要关心的是参与双方各自内部的认知过程,而纽科姆的发展则是将这种理论运用于两人或更多人之间的传播”该模式假定:如果条件许可,要求态度和关系一致的压力将刺激传播(麦圭尔等,1981,p.32)。

由纽科姆模式(结合其他理论)又发展了麦克劳德与查菲的互向模式。该模式注重人际传播或群体间的传播,即注重双向和相互作用的传播(麦圭尔等,1981,p.32)。

以海德和费斯廷格的理论为思想根源,以纽科姆的模式为基本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发展了传播研究概念模式。这个模式基于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区别,对纽科姆模式进行了修正。



 1 2 3 下一页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 (必填项)
E-mail: Q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网站地图 - 申请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站长信箱- 网站地图 - -
“关注大众健康,传播健康文化”,本站大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之处,欢迎指出。
Copyright © 2008-2009 quan120.com,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09023239号
网站联系QQ:6577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