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易健康网Rss 2.0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體中文|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健康常识 > 文章正文站内搜索:
大醇小疵——读黄国胜《佛教与心理治疗》
来源:不详2011-8-20收藏投稿

    在诸多传统宗教和思想流派中,佛教也许最为重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研究,而且其达到的研究水准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对于佛教中这笔巨大、细密又渊深的精神财富,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还未能全面地吸收和消化。也正因此,站在现代科学的地平线上、从各个学科的角度上来整理这笔财富就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工作

    黄国胜先生的《佛教与心理治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一书便可视作自心理学角度上进行这一工作的一项成果,或说是在这一工作方向上的一种努力。

    在这部书中,黄先生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佛教和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介绍的同时对二者进行了一些融通和类比。比如,在谈到心理防御中的投射时,他先对这一概念进行介绍:“投射就是‘变无为有’,把无意识中的某些内容拿出来,像放电影一样映到外界环境中。投射多见于精神病,多数幻觉和妄想都是投射的结果。”(该书47页)然后,他又进一步将这一概念和佛教中平常人的见闻进行类比:“有意思的是,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投射的结果。‘正常人’的所见所闻与精神病人一样,都是幻觉和妄想。如果没有投射,世间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没有欢乐,没有烦恼。”(该书47页)我们说,虽然这种类比和融通有些简单,虽然心理防御中的投射和佛教认为的普通人见闻有许多重要的区别,但黄先生在此还是抓住二者的一个共同点:即二者都是自心的产物、都是幻像。在这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类比和融通。应该承认,虽然这些类比和融通都相当初步,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和近现代心理学,并在更高层次上整合二者是有价值的。

    也许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黄先生还在书中开拓佛教心理研究的知识资源,并和现代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相结合,努力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使之能适合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特点。他将自己设计的这种心理治疗体系命名为超越疗法,共包括作业疗法、静心疗法和领悟疗法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于佛教的戒、定、慧三学。

    我们首先看一下作业疗法。汉语中的“作业”一词来自佛教,它指的是身口意作的各种善恶业。在现代心理学中,作业疗法是指利用特意选择出来的、有目的的活动来对患者行为进行调整的心理治疗,也指患者在家里通过作规定好的事情来自行实施的治疗。黄先生超越疗法中的作业疗法则是由佛教戒学演变而来,“通过家庭作业,使病人把注意力从症状上移开,以降低对身心不适的敏感性。”为此,“设计了一套涉及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使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脱离现实,同时也使病人不过分关注自己的病症,适用于抑郁症、强迫症和疑病症。”(该书133页)须说明一点的是,佛教戒律包括止持戒和作持戒两类,前者是制止身口意作恶业,后者是策动身口意作善业,超越疗法中的作业主要是对作持戒的继承和改造

[1] [2] 下一页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 (必填项)
E-mail: Q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网站地图 - 申请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站长信箱- 网站地图 - link - -
“关注大众健康,传播健康文化”,本站大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之处,欢迎指出。
Copyright © 2008-2009 quan120.com,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09023239号
网站联系QQ:657731232